內容簡介
喚回肌膚自療力的最好做法,不是醫美、雷射,
而是不再干擾它的自我修復能力!
全台首創肌膚監測的美肌專書,提出NG肌的療癒解藥,告訴你最根本的美肌秘密。
你也許聽過化妝品可能有毒的說法,但你知道保養品也暗藏危機嗎?
皮膚鏡下一覽無遺的螢光滲出液,竟是保養品、藥品、彩妝品的殘留物,
其實也是你多年無法治癒的「敏感肌」、「酒糟膚」的惱人元兇!
擁有20多年皮膚科醫師經歷的宋奉宜,提倡「14天不洗臉」的真正醫學美容,
打破你對錯誤保養的迷思、道出醫學美容的亂象、釐清正確護膚的觀念、並提出問題肌的治療解藥。
你多年治不好的敏感肌、酒糟膚,原來真兇在這裡!
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找出皮膚鏡下的螢光滲出液,
首度公開「肌膚監測」成效,幫你戒絕暗藏皮膚的毒素。
為什麼首批將淨膚雷射技巧引進台灣,並推廣至亞洲的宋奉宜這樣說?
「心臟手術要找最有經驗的醫師,但想要做醫學美容的人,卻在購物台或網路團購醫美療程,這不是很矛盾嗎?」
「保養品比藥品複雜,使用風險也更高。」
「礦物油成分即便再單純, 我也不推薦患者使用。」
「別再相信毫無科學根據的油性、乾性、混合型膚質分類。」
「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『抗敏感專用保養品』!」
本書特色
全台首創肌膚監測的美肌專書圖解常見問題肌,提出NG肌的療癒解藥
首倡「14天不洗臉」的真正醫學美容,顛覆傳統的皮症治療
揭開錯誤保養的迷思,導入正確醫美新觀念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宋奉宜
活躍醫學領域超過20年、出身公職的資深皮膚科主任,更是台灣首批引進淨膚雷射、靚顏光等醫美技術的先驅。
看診耐心嚴謹,從肌膚監測的診療方式與實踐探究,反思「醫學」與「醫學美容」的差異,期望以科學的監測證據與治療概念,讓醫學美容回歸醫學,減少錯誤醫美的糾紛與傷心,為每位患者找回皮膚健康的鑰匙。
現任
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
中華民國衛生署美容醫學評鑑專案工作小組委員
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暨教育委員會主委
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友會理事
學經歷
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暨醫美中心創辦醫師
中央健康保險局專業審查醫師
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講師
台北醫學院醫學士、臨床醫學碩士
長庚大學高階醫務管理碩士、管理博士生
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博士
中華民國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
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專科審定
採訪撰文∕楊心怡
政大英語系、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,現為《康健雜誌》記者。
譯者介紹
目錄
推薦序
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,造福民眾—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邱文達
手持皮膚真相放大鏡的醫者—化妝品配方專業人張麗卿
醫學美容!?必須回歸有證據力的美容醫學!—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有成
自序 讓醫美回歸科學,肌膚找回健康
Chapter 1 保養,不只是塗塗抹抹這麼簡單!
你有沒有計算過,從一早醒來洗臉、化妝水、乳液、防曬、上妝,到晚上卸妝、清潔,總共用了多少罐保養化妝品?然而你可曾停下來思考,每天這樣擦,真的安全嗎?其實,所有的保養都從「滲入」開始,化妝保養品和藥品一樣,被身體吸收後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……
■你的美容保養品可能都有「毒」!
■想了解保養品,不能只看成分表
■你的肌膚問題可能是錯誤保養害的
Chapter 2 你真的了解你的皮膚嗎?
6年前,台灣引進靚顏光、淨膚雷射的醫美領域先驅之一的宋奉宜,在成為亞洲雷射講師、意氣風發時,卻遇上一件令他也束手無策的怪例。直到投入肌膚監測,從科學儀器下觀察皮膚細胞的真實表現後,他才恍然大悟……
■你了解身體最大的器官:皮膚嗎?
■肌膚監測,揪出皮膚問題的重要武器
■14天不洗臉,還肌膚一個喘息的機會
Chapter 3 正確護膚觀念,皮膚科醫師開講
以心臟手術來說,一般人通常都希望找最有把握的、經驗最豐富的、副作用及風險最低的手術或治療方式,因此會尋找資深醫師,以最有經驗的方式,執行最有把握的治療;然而一進入醫學美容領域,竟出現網路團購,或放到電視購物台降價促銷,甚至有過年前、寒暑假等「淡旺季」之分!?
■所有保養,必定從正確洗臉開始
■正確選擇保養品是門大學問!
■正確醫美觀念,讓你不再愈「醫」愈敏感
Chapter 4 問題肌膚對策
「醫生,我的臉有灼熱感,出了什麼問題?」、「該如何緩解敏感症狀?」、「醫師說是體質問題,可能無解……」集結皮膚科門診最常見的5種肌膚問題,用成功治療案例的新思維,教你輕鬆對抗惱人又麻煩的皮膚問題。
■粉刺與痘痘肌
■敏感性肌膚
■脂漏性皮膚炎
■酒糟性皮膚炎
■肝斑
自序/導讀
推薦序1
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,造福民眾∕邱文達
宋奉宜醫師出身於台北醫學大學,它是我國醫學教育的優秀學府之一,造就許多傑出的醫界人才,堅守在台灣醫療照護的第一線。本人在台北醫學大學從事神經創傷學的臨床研究,指導過許多優秀同學,宋醫師即是傑出學生之一,現在已是國內外知名的皮膚專科診所院長。
「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,而不爭。」美容醫學滿足人們追求美的境界,民眾普遍願意接受美容醫學服務,許多其他專科的醫師也紛紛跨足美容醫學領域,有些因而造成醫療糾紛。衛生署已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召開會議,共同針對醫學美容之管理進行討論,將就美容醫學之廣告、人員資格與機構認證等三項重點加以管理。
宋醫師將其對皮膚專科上的觀察、記錄和論述,引入藥理學的「上市後監測」概念,與「正面表列禁止、被動通報傷害」現況相互對照,彙編成書。書中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與相關思維,能增進大眾瞭解並監測保養品與化妝品的可能風險,可以維護民眾的健康。
(本文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署長)
推薦序2
手持皮膚真相放大鏡的醫者∕張麗卿
認識緣起
認識宋醫師是在2007年9月,邀請他為當時的化妝品達人系列(2)《保養品和你想的不一樣》寫「感言」。10月新書出版後,親自送書過去時才見到本人。
當時,我在部落格寫下我眼中的宋醫師,「我欣賞有人格潔癖、自我期許偏高的人,宋醫師大概就屬我眼中的這一型。邀請宋醫師看書稿,原先就不設定他會『推薦』。我相信,一個我最沒有把握的陌生醫師對我的書所做的建言,會是最一針見血的。」
相隔5年多,也許因為上述的因緣,才能有幸受邀成為本書先睹為快的幸運者,分享對這本著作的看法。
我對宋醫師的認識,始於他是靚顏光∕淨膚雷射的先驅高手,繼而在宋醫師的部落格看他對酒糟肌膚臨床治療上的文章。晚近4年,非常大的轉變是宋醫師不再密集的分享靚顏光的臨床案例與討論,轉而探討問題肌膚的變化與外塗抹化妝品的關係。再次發揮累積上萬個案經驗,成為靚顏光高手的實驗精神,針對求診的問題肌膚,做長期的皮膚表徵變化監控。
唯有發現問題,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
從我的認知來看,本書最大的價值在透過監控的圖像紀錄,做邏輯性的推理探討。而探討的範圍包含了,皮膚組織本身反應原因的推測、使用產品不良成分的推測、理療方式與經驗的建立三部份。
保養品對皮膚的利弊,不是短時間的幾天或者幾星期的目視可以下結論的。消費者要速效、卻抱怨副作用、又擔心長期使用安全,在沒有長期追蹤觀察之前,誰說的都不算數。我認同宋醫師的做法:利用光學儀器輔助,來「放大」眼力不足的能見度、「加深」眼力難達成的穿透度,見證了表皮層確實會堆積「外來物」,皮膚也會「吐出」一些不想要的物質。觀察到不夠健康的肌膚,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使用了不夠友善的化妝品使然。
利用儀器記錄,落實醫藥界PMS的理念
不少資深的皮膚科醫師,累積豐富的經驗,也確實能在不用藥的情況下解決很多人的皮膚問題。我想這本書要傳達的不是「非用儀器不可」的論點,而是「儀器是幫助醫師建立臨床經驗」的得力助手。
這也是我常思考的問題。皮膚科醫師,不一定要從事師醫學美容,更不見得要推薦或銷售哪一種保養品。但如果要涉獵這個領域的服務,那麼該怎麼確信自己提供給顧客的是更有保障的保養品呢?該如何讓病患相信有必要到醫療院所諮詢皮膚保養、購買保養品
各界推薦/推薦序
誠心推薦(依姓氏筆劃排列)
「與眾不同的臨床觀察與相關思維,能增進大眾瞭解並監測保養品與化妝品的可能風險。」--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
「本書最大的價值在透過監控的圖像紀錄,做邏輯性的推理探討。」--化妝品配方專業人 張麗卿
「看到書稿,我知道宋醫師的經驗已經有了成果,應該對社會有所貢獻了。」--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蔡有成